在加沙战争即将迎来两周年之际深金优配,哈马斯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“20点计划”做出了回应。此次回应被许多人视为解决加沙战争的一个重要契机,但如果深入分析各方的反应,我们不难发现,真正解决战争中的核心问题,并不是几句表态就能轻松完成的。
首先,关于以色列是否撤军,如何撤军?加沙战后的管理权归谁?战后重建该如何进行?哈马斯的武装是否能解除,如何解除等问题,这些都远非一纸声明或简单的谈判所能解决。
这其实与俄乌战争的情形类似,除非彻底击溃敌方的武装力量,或是出现其他重大的转折,否则很难在战场上实现真正的停火。就哈马斯武装而言,尽管遭受了巨大的损失,但它依然保持着一定的统治力和武力基础。而以色列也付出了大量的人员伤亡,其目标是消灭哈马斯,但事实上,战争已持续两年,以色列并未实现这一目标。
展开剩余75%战场上无法完成的目标,想要通过谈判轻松达成,显然不现实,甚至以色列自己也不指望能够在谈判桌上轻松取胜。因此,以色列的实际战略,可能是借助特朗普的计划,试图迫使哈马斯释放一些被俘的人员。而一旦这些目标达成,以色列可能会找借口重新启动战争,将加沙地区进一步困入困境。
从以色列的战略来看,若无法消灭哈马斯武装,那么就通过让整个加沙陷入极度困苦,削弱哈马斯的支持基础和抵抗能力。坦白说,以色列的目标可能已经不再仅仅是哈马斯,而是整个加沙的民众。以色列深知,若战火一旦停息,这些死伤者的亲人必然会再次反抗。而这些反抗,不一定是以哈马斯的形式发生,毕竟哈马斯的产生并非偶然。
最近,加沙战场上的一场战斗也许能为这一切提供一些答案。10月2日早晨,在加沙中部靠近以色列边境的一处常驻营地发生了战斗。自从地面战打响以来,以色列便长期驻守在加沙中部的纳扎里姆走廊,这里的防守相较于其他地区更加坚固。以色列设立了炮楼、铁丝网、封锁墙,并安装了多种监控设施,因此驻地的防御十分完善。
在加沙战争爆发之前,这里是以色列情报部队的一个重要据点,专门针对加沙地区进行侦察。战争爆发后,这个营成为了加沙地区的侦察先锋,在哈马斯的突袭中,这个营损失惨重。通常情况下,情报侦察单位会驻扎在后方,并不直接参与前线作战,因此以色列的情报营兵员即便在加沙驻守,面临的危险也相对较低。
然而,10月2日上午,哈马斯一名武装分子携带步枪,发动了针对以色列驻军营地的攻击。这次攻击的异常之处在于,只有一名哈马斯战士参与,很明显这并非组织层面的决策行动,而是可能这名战士所在的小组已经全部阵亡,孤立无援,最终选择发起这一场注定不可能活下来的进攻。
这场进攻并没有令人惊讶的战术突然性,毕竟是在白天,且目标是一个防守严密的据点。如此的攻击方式几乎不可能杀伤以色列军人,除非出其不意。然而,这名哈马斯战士成功突破了以色列的防线,穿越铁丝网和封锁墙,甚至成功避开了监控摄像头的监视。最终,他与以色列士兵展开了对抗,并成功击伤了3名以军人员,直到自己最终倒下。
根据以色列方面的通报,这三名受伤的以色列士兵都没有死亡,然而其中一名军官的伤势非常严重,基本上无法再回到战斗岗位,甚至可能终生残疾。这名哈马斯战士虽然死于非命,但他的英勇突击成功削弱了以军的战斗力,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虽然以色列媒体对此表示赞扬,但值得深思的是,这名战士为何在仅有一支枪、独自一人时,仍敢于发起这样的突袭?在以色列如此严密的防守下,他又是如何成功渗透的?这些问题如果能深入思考,或许能为理解哈马斯为何不断进行抵抗提供一些启示。
发布于:天津市科元网配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