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俄乌冲突持续蔓延凤凰策略,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日益紧张,双方擦枪走火的风险越来越大。就在昨天,这一风险变成了现实,俄军确实向北约开火了。
10月3日,英国路透社报道,俄罗斯海军的一艘驱逐舰在波罗的海对丹麦军舰发起了攻击。事件发生时,俄罗斯驱逐舰不仅向丹麦军舰和其直升机发射了武器,还通过电子战干扰了丹麦军舰的导航系统。至于俄罗斯军舰所使用的具体武器,以及此次事件对丹麦军舰造成的具体损害,英国媒体并未进一步披露。
事发后,丹麦情报部门负责人托马斯·阿伦基尔对外表示:“我们认为,俄罗斯正在对丹麦和西方国家发动混合战争。俄罗斯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相信,战争的威胁不可避免。他们希望我们生活在这种恐惧中。”
路透社的报道以及丹麦方面的声明,表明这一事件确实发生了。从路透社发布的照片来看,发动攻击的俄罗斯军舰是“库拉科夫海军中将”号。这艘驱逐舰在波罗的海对丹麦海军发起的攻击,无论是开火、干扰信号还是直接碰撞,都属于严重的战争行为。这已经不是简单的“擦枪走火”,而是俄罗斯军舰明确的“动手”。
展开剩余72%这起事件实际上触发了北约的第五条条款——即当一个北约成员国遭受攻击时,其他成员国应共同采取行动保护该国,并对攻击方发起反击。按照这一条款,北约国家应该迅速制定应对措施,对俄罗斯采取军事行动。
然而,事件发生后,北约的反应异常冷静,甚至比此前俄罗斯军机进入北约领空时还要冷静。当时,北约曾严厉警告俄罗斯,法国总统马克龙还威胁称,如果俄罗斯军机再侵犯领空,将果断击落。但这次俄罗斯军舰开火了,北约国家却几乎没有任何抗议的声音。到底发生了什么?
其实,北约国家的沉默并不令人意外。原因有三个:
第一,担心卷入俄乌冲突。 目前的俄乌战争已经陷入长期僵持局面,任何国家一旦直接参与其中,都可能被拖入这个泥潭。即使是美国,也在谨慎对待这一局势。欧洲国家十分清楚这一点,因此他们尽管在物资和武器上全力支持乌克兰,但真正让他们亲自出兵,几乎没有国家愿意冒这个风险。
第二,担心与俄罗斯直接对抗。 欧洲许多国家的军力与俄罗斯相比显得较为薄弱,尤其是许多欧洲国家人口少、国土小,比起乌克兰来说,甚至更难支撑一场持久战。如果欧洲国家介入冲突,持久战的巨大消耗将带来难以承受的后果。
第三,俄罗斯的行为可能是一个圈套。 最近,俄罗斯频繁试探北约,先后派无人机进入波兰,再派军机飞入爱沙尼亚。虽然北约对这些行为进行了抗议,但除口头警告外,未采取实质性措施。俄罗斯此举更可能是为了施压,尤其是在美国为乌克兰提供军援时,向特朗普施加影响,让他更多考虑欧洲的安全。因此,普京的目标更多是通过这种“平衡术”来获得谈判空间,而非真心想与欧洲开战。
因此,这次俄罗斯军舰对丹麦军舰的“袭击”很有可能只是一次施压行动,目的在于警告北约不要轻举妄动,同时制造紧张氛围,以施压特朗普,争取更多谈判筹码。
这场博弈更多是战略上的较量,而非真正的军事冲突。对于北约来说,最好的应对方式可能就是通过强烈谴责来回应此事件,然后默默将此事搁置,以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。
至于这次俄罗斯军舰的“开火”行动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,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。
发布于:天津市科元网配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